跳到主要內容區

音樂璀璨史

音樂璀燦史
文/蕭國良
 音樂史
 音樂史

光華國小立校以來,即著重以人文素養陶冶學生良好品德,音樂教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,從篳路藍縷走向璀璨輝煌,點點滴滴,均是一代代光華人共同努力的成果。適逢創校六十周年,本人有幸躬逢其盛,就所蒐集之資料,略述梗概,以記前人努力之跡。

 

一、合唱團

光華國小兒童合唱團歷史悠久,由井健文校長成立於民國五十六年,民國六十年代,在李易子老師的指導下,多次榮獲南投縣音樂比賽國小團體合唱組冠軍。李易子老師是臺北師範學校畢業,自幼在日本學習聲樂與舞蹈,造詣極深,個人曾榮獲中部五縣市歌唱冠軍,是此時光華國小音樂教育重要的推手。

民國六十二年,經井健文校長與李易子老師精心籌畫,以光華兒童合唱團為主幹,加入光榮、光復兩校學生成立「中興兒童合唱團」,由當時省府副秘書長余學海先生兼任團長,並聘請臺中師專蓬靜宸、陳炳衡兩位教授協助,訓練扎實且嚴格,水準極高,每次演出都獲得極高的評價。

李老師公餘之暇,響應省政府黃杰主席「禁搓麻將」政策,籌組中興新村「媽媽合唱團」,利用晚間時間在李老師家中練習。一時之間,許多省府廳處員工眷屬與光華、光榮等學校老師紛紛加入,對於中興地區移風易俗,產生極大的正面影響。 

打下良好發展基礎的兒童合唱團,延續優良傳統,走過民國六十至九十年代,在歷經李易子、趙玉君、洪明芬、陳秀、莊敏仁、呂佳璇等多位指導老師辛勤耕耘下,成果斐然,成為南投縣合唱比賽的常勝軍。因此,民國九十一年南投縣政府發行的南投縣歌CD,便是由呂佳璇老師帶領光華兒童合唱團錄製而成。

 

其中,趙玉君老師在李易子老師退休之後,經蔡樹枝校長延攬,調動至本校服務,接下合唱團繁瑣的訓練工作,使兒童合唱團得以延續,扮演著承先啟後的角色。除了合唱團,趙老師在擔任低年級唱遊課時,以生動活潑的律動方式,啟發兒童對音樂的喜愛,曾在校園文藝季演出「大豐收」、「小紅帽」等兒童劇,受到親師生們一致好評。趙老師回憶:每次成功的演出,導師們的全力支援功不可沒,而道具製作高手李雲英老師贊助的製作,以及年輕的小曾叔叔製作的耕耘機道具更是畫龍點睛,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。

 

喜愛帶著學生沉浸音樂薰陶之中的趙老師,也帶領學生參加詩歌吟唱比賽。趙老師為了不使表現落入俗套,還親自作曲,令人耳目一新充滿韻味的表現,即使在比賽中是最後一個出場的隊伍,依然贏得第一名的榮耀,至今依然令人津津樂道。趙老師常說:「教學就是帶著孩子玩樂。」她對教育工作的投入,令人敬佩!

 

除了兒童合唱團之外,民國七十七年,一群熱愛合唱的老師在縣府教育局鼎力支持下,成立了南投縣教師合唱團,光華國小多位教師都曾參與其中,民國八十三至八十四年間,便是由本校呂佳璇老師擔任指揮。在施世賢校長的推動運作及張大勝教授等人的專業引領下,活動極為活躍,除了參賽成績斐然,每年固定的演出活動頗受肯定之外,亦經常配合各樂團巡迴國內外演出,獲得熱烈的迴響。

 
 
 

榮獲全省比賽優等、赴台北領獎、演唱於劍潭前留影民國63年,六年級時合唱團只能同一個班級(不能遴選),也是我們班六年仁班,導師何英招老師,二年級進合唱團一直到畢業,當時出去比賽可以吃大餐,遠東百貨鑽石樓,高檔的餐廳⋯好多往事都記得。(第十八屆黃蔚湄校友述)

 
 

二、兒童樂隊

民國五、六十年代,配合各項慶典遊行活動,即有陣容龐大的學生鼓隊因應所需。另外,莊梓惠老師曾指導學生國樂團,也讓民族傳統文化在光華校園生根。

民國七十八年,莊敏仁老師從省輔導團回到光華擔任音樂老師,考慮升旗典禮以及運動會等大型活動時樂隊之不可或缺,在樂器仍然不夠充裕的情況下,慨然組訓兒童樂隊。由於樂器種類不足,民國七十九年的學生音樂比賽,只能參加乙組,可說是十分克難艱辛。所幸隔年,馬鈴巴、定音鼓等大型樂器相繼補齊,才得以報名甲組賽事,繼而開創日後的輝煌。

莊敏仁老師在擔任訓導主任後,繼續帶領光華音樂教師群:趙玉君、呂佳璇、林智洋、馬席婕、林雅俐、蔡文雯、王曉音、翁爾婕、馮蕙瑩等老師,落實正常教學之外,更利用社團活動時間,積極推動音樂教育,在民國八十幾年,已具備兒童樂隊、合唱團、直笛隊、弦樂團、管樂隊等音樂團隊在光華成長茁壯。期間規劃辦理多場校園音樂會、母親節師生聯合音樂會,對帶動校園的藝文風氣,功不可沒。

民國88年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後,教育部及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共同合作發起「送二手樂器到災區」的活動,光華也在受贈之列。由這項活動,本校弦樂團在民國九十年,特地前往臺北社教館及榮民總醫院舉行感恩音樂會,代表災區學校感謝全國各界的關心。

回顧民國80年代這個階段,兒童樂隊招收四至六年級學生,利用早自修、中午時間練習,指導的老師先後有趙玉君、林智洋、呂佳璇、陳美築、陳秀、馬席婕、陳映如老師。印象深刻的是,許多團員自費請國臺交老師上個別課,再回來分享或傳授給團員,藉此提升演奏能力。這種不藏私,同為一個目標前進的凝聚力,最令人動容。很快的,光華兒童樂隊很快的打響名號,幾乎年年代表南投縣參加全國決賽,成為日後光華最具特色的音樂社團。

目前,陳美築與陳映如老師擔起重任,延續光榮傳統,除了在南投縣達成二十幾連霸,更多次摘下全國學生音樂比賽決賽特優與優等,令人敬佩。然而更令人欣慰的,許多光華學子透過樂隊的陶冶,成為優秀的音樂工作者或使音樂成為其終生良伴,而背後的推手,除了指導老師的辛苦、導師的支持、家長會以及行政的奧援,都是不可或缺的。

 
 
 
 
 

三、光華盃鋼琴大賽

約在民國70年代,光華有許多學生鎖定曉明女中音樂班作為升學的目標,可是卻有學科好術科失常的情況。莊敏仁老師想要改善這種情況,就利用音樂課找時間幫助同學訓練登臺膽量,並在午休或週三下午,集中考生為其免費加強術科。之後為了更有臨場感,便在光華堂辦理鋼琴比賽,每人收費二百元作為聘請評審的費用。

這項針對光華學子報考曉明音樂班而辦理的校內鋼琴賽,消息傳開之後,鄰近學校學有相同需求的考生,也紛紛表達報名參加的意願。有鑒於需求者眾,加以縣內學琴人口眾多,在施世賢校長全力支持下,自民國七十九年起提升為縣級音樂賽事。

光華盃鋼琴大賽開辦後,立即成為縣內學習鋼琴的學子們一個重要的發表舞臺,由於參賽者眾多,賽程往往需要進行兩日。在陳明正校長擔任光華國小訓導主任期間,為了增進觀摩與教育的效果,增辦了頒獎音樂會,更成為當時音樂比賽中,獨樹一幟的一大特色。

由於比賽工程浩大,難免成為行政人員一大負擔,然而眾志成城,光華盃在有限的經費(僅有報名費收入)與人力下,以評審的公正(評審團人數常達到七位之多),塑造出品牌口碑,成為縣內相當重要的公辦音樂賽事。

隨著社會經濟狀況改變,學琴人口減少,近幾年來雖已無二日賽程的規模,人數雖減但選手素質不減,光華盃依然維持在一向的高水準。更重要的是,光華盃的持續辦理,教育功能已逐漸顯現,許多參賽的選手在比賽的激勵下,相繼步上音樂之路,成為當今國內外頂尖音樂校系的學生,令人欣慰。

隨著社會多元開放,越來越多民間辦理的音樂比賽浮出檯面,但光華盃並沒有被削弱功能。展望未來,這項南投縣深具傳統的公辦鋼琴比賽,依然可以屹立不搖,並藉由系列相關的活動,紮根學校音樂教育,營造出比賽的質感,展現光華盃存在的意義與價值。

四、結語

回顧光華國小的音樂發展,呈現出多元發展的精采風貌,這些都是一代代的光華師生,辛勤耕耘的成果。在感念前人的同時,除了感到身為光華人的榮耀,也更激勵我們見賢思齊,繼續為光華留下一頁頁璀璨的樂章!

瀏覽數: